近日,法律圈最重磅的消息,莫過於法學資料庫業者法源公司指控七法公司Lawsnote透過爬蟲程式,自動複製並下載法源資料庫中的33多萬筆電磁紀錄,之後,再上架到七法法學資料庫後供營利之用,上個月,新北地院依違反著作權法,重判七法公司兩位創辦人4年及2年有期徒刑,民事部分則重判兩人與七法公司連帶給付1545萬元,金額之高震驚法律圈。以下就讓筆者為您解說此案件:

 

案件事實時間序
1.    兩位創辦人於105年創立七法公司,兩位創辦人的背景分別為律師及程式工程師,創辦人使用爬蟲程式大量爬取法源公司之整理好的資料,如:法規修正沿革、繁簡體之編寫方式、修正發布日期之編寫方式與興革等。2.    110年初,法源公司發現七法公司使用爬蟲程式爬取資料,同年426日向警方提出告訴。
3.    檢方起訴後,法源公司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。

雙方主張

新北地檢署/法源公司-七法公司的行為侵害了法源公司的編輯著作之重製權。

七法公司-爬蟲程式所爬取的資料為政府公開資料,應屬公共財,不受著作權法保護。

由上述主張就可知道,本案的爭訟重點在於:「法源公司所整理之政府公開資料,是否屬於編輯著作?能否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?


判決解析(111年度智訴字第8號)

       著作權法第7條第1項規定:「就資料之選擇編排具有創作性者為編輯著作,以獨立之著作保護之。」法源公司對於其資料庫的大量法律資料,依資料蒐集->分級編碼->編寫基本資料->編寫邊章節條文->編製附件->編寫法規沿革->檢視、測試等流程進行編排,法源公司所經營的「法源法律網」所呈現網站的方式,與單一政府部門的網站有所不同,符合最低程度之創作與個性表現,故屬於編輯著作,因此受到著作權法之保護。

 

結語

       國際上,資料庫是否受到著作權法之保護早有討論,普遍認為如資料庫僅是大量資料的蒐集與堆積,雖需投注大量人力、資金與時間,仍無法認定是編輯著作,故不受到著作權法之保護。然,如資料庫之資料選擇與編排具創作性,才可認定是編輯著作,本案中,法院認為法源公司對大量法學資料的編寫與網站呈現方式具創作性,故受到編輯著作的保護。本案仍可上訴,雙方是否會提出新主張?二審法院會如何採納?這就需要請讀者持續關注中正週報,讓筆者為您帶來最新消息。

 

參考資料:「鏡週刊。爬蟲程式剽竊法源資料庫 七法創辦人重判4年賠1億」、「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1年度智訴字第8號判決」、「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智重附民字第1號判決」
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撰寫人:許月娥、王亭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