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人工智慧(AI)的迅速崛起,從生成式文字、圖片到影音創作,已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。想當然爾,這也多虧了背後的科技公司孜孜不倦地研發技術手段,使AI技術不斷突破,與此同時,科技公司也會申請專利技術,保護自家公司所研發的技術成果。近期,我國智慧財產局就發表了「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分析」讓我們可以一探各國AI專利的申請趨勢以及我國的發展現況,以下就讓筆者簡單向您報告重點摘要!
 
智慧財產局分析作法
智慧財產局將AI專利整體技術分為:AI硬體(AI hardware)、知識處理(Knowledge processing)、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、演化計算(Evolutionary computation)、機器視覺(Vision)、自然語言處理(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)、語音(Speech)及規劃與控制(Planning and control)等8個分項技術,運用自建的全球專利檢索系統(GPSS),分析近年AI專利申請的成長趨勢與分布狀況。
國際趨勢
全球AI專利申請數量在近10年內大幅增加,2020年已突破3萬件,以分項技術來說,機器學習、機器視覺為最主要申請熱區。另,全球AI專利整體技術專利申請數量最多者為中國大陸,但美國在AI的影像處理、自然語言處理與大型語言模型(LLM)等AI核心專利技術保持領先地位。韓國的AI專利技術則多在智慧家電、醫療影像與零售應用,日本AI專利技術主要著重在醫療診斷及醫療影像應用,但近年來申請量緩慢下降。
在全球AI專利技術的申請人中,美國申請人佔居前1、3、5、9、10名的地位,而中國大陸申請人則佔居前2、6、7名,顯見兩國對於AI專利技術的高度角力。另外,以AI專利技術最主要的熱區,「機器學習」的專利申請數量來看,屬於美國的IBM公司屬於遙遙領先的地位,顯示出美國在AI模型開發及運算能力居主導地位。
 
我國現況
我國AI整體專利申請量自2017年起大幅增加,以2014年相比,到2021年成長已近9倍,而專利技術多已機器學習、機器視覺申請案占比最多。我國AI專利主要申請人為:鴻海、工研院、中華電信、資策會及英業達等5家公司或法人。此外,來我國申請AI專利整體技術數量排全球第9名,機器學習與機器視覺的分項領域分別排名第8名、第9名,可見我國佔AI技術專利佈局的重要地位。
此外,我國政府亦已將已將半導體、AI、軍工、安控、次世代通訊之「五大信賴產業」,列為未來重點投入產業,相信未來各行各業都會導入AI技術,帶動智慧應用高值化發展,建立起新的產業鏈與生態系,促成產業AI化與AI產業化,加速台灣產業的數位轉型。
結語
AI專利申請的爆發式成長,顯示全球正進入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新時代。臺灣憑藉強大的半導體實力與系統整合優勢,若能持續深化AI研發與專利布局,將有機會在全球AI產業鏈中,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。
參考資料:「經濟部智慧財產局。智慧局公布各國AI專利技術布局分析」
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撰寫人:許月娥、王亭文